2018年6月17日,父亲节当日、端午节前夕,很多人都沉浸在对父亲美好祝愿的时候,在哈医大一院的中心手术室内,却上演着一场为生命接力、为为父者延续生命与希望的手术。
今年57岁的王某(化名),由于多年前患有乙肝并转归为肝硬化,导致了肝脏功能衰竭,严重肝腹水、肝昏迷等疾病和症状,生命之火即将熄灭。而唯一的女儿小王,眼睁睁看着父亲生命之火日渐衰弱,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却无能为力。王某在医院经医生判定病情,并确定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时起,已经苦苦等了三个多月,由于没有合适的供体,无奈看着死亡正步步逼近。
同年6月14日,我省某市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在该起交通事故中一名只有20多岁的年轻女性小李伤情严重,被从当地医院紧急送往了哈医大一院重症监护病房,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后,其家属收到了万分不幸的消息,该受伤女性由于已经脑死亡,伤情严重,已失去了挽救生命的价值。
捐献器官 生命的馈赠 爱的奉献
得到消息后,伤者家属悲痛万分。此时,哈医大一院器官协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伤者家属,向其介绍了有关器官捐献的事宜,希望家属化悲痛为希望,让孩子能够以捐献器官的形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让器官捐献出去,挽救别人的生命,让捐献者永远活在这个世间。
小李的父母都是在家种田的农民,在得知了器官捐献的这件事情后,家人们刚开始有些接受不了,失去孩子后的情绪几度崩溃。在哈医大一院器官协调员的耐心说明下,老两口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终于想通了这件事,自己的女儿已经无法睁开双眼,但是能让她的心脏继续跳动、让她的肝脏和肾脏继续在别人的体内存活,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生命延续?让女儿以另外一种方式存活于世,也是对逝者最终的一缕牵挂和精神寄托。最终小李的家人同意捐献器官。
器官移植 伟大的生命与爱的接力
当小李的家人决定捐献出器官后,也决定了将有4-6人因此将获得器官移植,重获新的生命与希望。一场接力生命接力爱的行动即将展开。
小李临终前的状态决定器官获取和移植的时间,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在确定供体和受体后,恰恰赶在了6月17日父亲节这天。而其中一位等待肝脏移植的患者恰恰是一名女儿的父亲,患有重度肝硬化的王某。
由于父亲节与端午节是在法定三天假期内,医院许多医务人员都已回家探亲休假。在确定于6月17日当天即将获取器官并进行移植后,哈医大一院器官移植团队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移植团队的每一位专家与医生、麻醉师与护士、器官捐献办公室与医务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确定时间后,为了那捐献者的大爱、为了那等待移植患者生的希望,在家探亲休假的、在外地正在开学术会议讲学的所有哈医大一院相关移植团队医务人员连夜启程、披星戴月,均在6月17日凌晨或一早就赶回了医院,直接进入手术室准备手术。
器官移植—生命延续的接力者与传递者 医生如是说

来自哈医大一院器官移植团队的专家,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肝脏外科主任刘连新教授告诉记者,整个获取器官的手术在两个小时左右,器官获取后,心脏与肾脏分别在冷藏处理后,经飞机即刻送往了武汉与浙江,去挽救一名心衰患者和两名肾衰患者,小李捐献的肝脏则留在了哈尔滨,给肝硬化晚期的王某进行了移植。为王某进行的肝移植术从当天下午三点一直进行到凌晨十二点左右结束,由于患病部位的解剖已经发生与常人极大的改变,整个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大大的增加,哈医大一院所有器官移植团队的医务人员,在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激励下,在作为器官移植—生命延续的接力者与传递者上,不畏病魔,迎难而上,努力在获取和移植器官的各个环节上,精细操作,确保安全,最终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

57岁的王某在父亲节这天顺利的接受了来自小李捐献的肝脏器官,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这也许是在父亲节这天,他收到了人生中最大的祝福和礼物。
哈医大一院刘连新教授介绍,器官捐献事业是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一项伟大的健康事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倍加珍惜生命、珍爱生命。当有一天生命即将消逝之时,每个人都心怀大爱、捐献出自己的有用器官,既延长和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得以让自己以另一种方式留存于世,这是一个生命最伟大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