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黑龙江省首个重症医学专科医联体在二院成立

时间:2017-04-25 14:31:014  作者:李华虹 杨帆  点击: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分级诊疗要求,为将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疑难危重症诊疗上,使患者获得最科学、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4月25日上午9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专科医联体在哈医大二院成立。这是黑龙江省首个重症医学专科医联体,也是我省首个由哈医大二院作为牵头单位的专科医联体。来自全省各地的22家医疗单位、70余名重症医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副院长焦军东、牡丹江心血管医院院长查光彦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会议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一病房主任王洪亮主持。

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标志着一个医疗机构的整体综合医疗能力,我省重症专科医联体的成立,旨在通过大型三甲医院带动基层医院,以强大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为成员单位提供贴近当地实际工作需要的有力支撑,促进省内重症医学整体提高,进而为当地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重症专科医联体 重在联合

据了解,专科医联体不同于以往建立的区域性医联体,是专门解决某专科领域医疗和学科建设问题的提高型医联体,由核心医院与合作医院组成,通过全国性核心医院辐射到区域性中心医院,再由区域性中心医院向下逐级合作。该措施是按照国家卫计委的分级诊疗要求而实施的,目的是提高医联体医院的专科诊疗水平,使患者在基层就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会上,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致开幕辞。他指出,此次是二院首次作为发起单位成立医联体,通过联合各合作单位,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发挥大型三家医院的辐射能力,促使联合体内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实行纵向流动,提升运行效率,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让患者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医联体所带来的便利。

随后,牡丹江心血管医院院长查光彦教授代表合作单位进行了发言。他强调了重症医学专科医联体的启动对合作单位专科水平提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代表医院做出承诺,表示在医联体实施期间会遵守相关协议与制度,与发起单位一起共同提高重症医学专科水平,造福当地百姓。

会中,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副院长焦军东为首批加入重症专科医联体的22家医疗合作单位授牌。

重症专科医联体 重在服务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建立医联体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为当地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据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一病房主任王洪亮介绍,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病房将每1—2个月选派副高职以上专家带领3—4名学术骨干,到成员单位进行帮扶,每次1—2天,形式包括开展包含医疗、护理、临床药师、呼吸治疗师在内的多专业查房;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开设常见问题专题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为成员单位提供免费进修名额;帮助、指导完善学科建设等。通过重症医学专科医联体的平台,哈医大二院将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为基础,对医联体成员单位实行人才培养、专家讲座、医疗质量管控、科研共享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一系列支持措施,使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在重症医学科诊疗水平、医疗质量等方面得到持续的改进与提高。

对于医联体成员单位中病情紧急危重的患者,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将通过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实施远程会诊,发挥大型三甲医院的优势,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及时、全面的医疗服务。

启动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一病房主任王洪亮、重症医学科四病房主任李海波、重症医学科总护士长温韬雪、临床药师孙志丹和呼吸治疗师唐永林分别做了题为《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专科医联体实施方案》、《院内急救队的作用》、《细节决定成败——如何从点滴规范重症护理》、《药代动力学与临床药师作用》和《心肺专业护照——呼吸治疗》的讲座,针对医联体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相关医疗、护理、临床药师、呼吸治疗等临床焦点问题给出建议与解决方案。

重症专科医联体 重在探索

王洪亮主任介绍,医联体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双向转诊,在重症医学专科医联体内要有非常通畅的绿色通道:一方面,对于重症方面的疑难病症患者,可以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至大医院,并进行医疗会诊;另一方面,很多病人病因明确后完全可以下转回基层医院去治疗。但是,由于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相关建设经验还十分不足,所以需要牵头单位与合作单位紧密配合,频繁沟通,边进行、边调整、边协商,沟通协调好院与院之间,科与科之间的关系,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更加细致的实施细则,通过业务、信息、管理、利益4条纽带,切实发挥大医院的辐射作用和医联体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