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绥化市60岁的李明(化名)因胸闷、呼吸困难、浑身出汗、乏力、休克等症状被紧急送到哈医大四院抢救,诊断为亚急性广泛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经过重症医学科ICU奋力救治,挽救了患者生命。
据了解,李明因多日阵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到当地医院就诊,症状稍有缓解,但随后症状加重,随即家属立即将他转到哈医大四院抢救。入院时患者端坐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周身大汗,血氧进行性下降,紧急转入ICU进一步治疗。转入ICU时患者极度呼吸窘迫,周身发绀,指尖血氧波动在60%左右,随即自主呼吸及心跳停止,心肺复苏术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抢救后意识恢复,虽可交流但极度烦躁,给予镇静、镇痛。患者主要表现为氧合状态极差,顽固性休克,心脏超声提示广泛前壁运动弱,EF:30%,TNI>50ng/ml,考虑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随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达39.6°C,痰量增多,考虑肺炎,给予升级抗炎治疗,同时进行积极气道管理、胸部物理治疗,监测TNI持续大于50ng/ml,休克顽固,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重症超声指导进行容量管理。患者肺感染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谨慎锻炼脱机,避免诱发心衰加重,于3月28日成功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仍表现为躁动不安,考虑心跳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继续浅镇静,保留患者自主咳痰能力,鼓励患者咳痰及适当床上运动,3月30日停用升压药物,休克纠正。近日,转回心内科继续治疗。
重症医学科ICU高岩主任介绍: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而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极度下降、心室射血下降、心室舒张障碍或混合型功能障碍,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
其治疗原则包括:1.绝对卧床休息;2.扩充血容量;3.补足血容量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等;4.尽量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和严重缺血的心肌,这些措施包括静脉和(或)冠脉内溶血栓治疗,施行紧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搭桥术;5.积极治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和防治脑、肺、肝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防治继发感染;6.其他:药物治疗同时或治疗无效情况下,有条件单位可采用机械性辅助循环,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左室辅助泵或双室辅助泵,甚至施行全人工心脏及心脏移植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