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至2014年,我院心内科、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傅世英教授、黄永麟教授、孟繁超教授、李为民教授、田野教授所带领的医疗团队对黑龙江省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6次流行病学研究,在黑龙江省城市和农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涉及全省五个市、四十四个县,共计调查人群近30万人,目前我省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33.88%,高于全国水平29.6%,应成为高血压防治重点省分。
我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田野教授介绍,高血压是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高血压对控制心血管疾病意义重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亿高血压患者,因此,我省地处边陲,受气候寒冷、不良饮食习惯等影响,我省高血压患病率远高于全国水平,我院心内科历届主任都致力于我省高血压人群的防治,分别于1958、1979、1991、1999、2007在黑城市和农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2014年11月25日,田野教授带领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50余人开展高血压患病率的现场调查及义诊工作。此次调查为期五周,采样人群近5000人,发现我省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33.88%,城市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12%,农村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6.12%,高于我国201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全国13个省18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的患病率29.6%。
自1958年到2014年的六次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8.26%、9.65%、11.87%、17.06%和25.69%,33.88%,患病率增长3倍多,速度从1991年开始逐渐增快。1958年相关因素分析认为高血压与年龄、性别、职业密切相关。1979年调查进一步分析表明,高血压与饮酒量密切相关,饮酒组比非饮酒组高0.55倍,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1991年相关因素结果按相关系数高至低排列依次为高血压与性别、职业、饮酒、母亲有高血压史、BMI、年龄、吸烟等变量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其中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母亲患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患病率37.88%比母亲无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患病率31.93%显著增高,证实高血压发病有明显遗传倾向。1999年BMI跃居独立危险因素的首位,表明超重肥胖的人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有吸烟史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也较总体患病率明显增高(40.19%比25.69%),但未发现每日吸烟数量与高血压患病率具相关性。201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父亲或母亲有高血压史、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BMI仍居独立危险因素的首位,超重肥胖增加了高血压发生的危险。
1991年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6.6%、24.77%和5.8%,2007年调查结果分别为48.9%、25.33%、4.32%,2014年调查结果分别为48.82%、36.62%%和11.35%,治疗率上升明显,但仍低于美国2000年高血压知晓率68.9%、治疗率58.4%和控制率31%。
田野教授表示我省高血压病人群缺少随访、管理,多数患者用药不规范,间断性用药,乱服药者众多,有些患者甚至到高血压合并心、脑、肾、周围血管损害时才用药。我省应该针对高血压风险较高的人群加强宣教,定期随访,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防治结合,加强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