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 当行本色
时间:2014-03-20 10:53:044 作者:王晓磊 点击: 次
|
|
在哈医大这座精英云集的学府,一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教师、学者、科研工作者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哈医大前进的强大推力。一个80后的青年教师、科研学者,以其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把属于他的年轻履历填写得紧凑、流畅、精彩、厚实。他就是刚刚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归来的蔡本志。 1980年出生的蔡本志,从考入哈医大就一直学习、生活、工作于此。哈医大就像他心之所系、情感深厚的家,因为这里处处有他青春的身影,勤奋的汗水和骄人的成绩。1998年,18岁的蔡本志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哈医大基础医学七年制专业,青春在这里开始萌芽。复杂的医学、繁重的课程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勤奋好学的蔡本志在读书中找到兴趣点,并从兴趣出发来探索医学的神秘与深奥。“充实、有趣”蔡本志这样形容他的大学时代。选择药理学专业,源于聆听了杨宝峰校长生动有趣的讲课,让他对药理学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本科5年后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药理学专业,进入了最有富有朝气、最有创新气息的科研团队。2005年,蔡本志硕士毕业,通过参加面试、推免,他又马不停蹄地读取了哈医大药理学博士。青春开始熠熠发光。硕士期间,他的研究方向被选定为“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那时药学院刚刚成立,一切还都在完善之中,但在蔡本志眼里,只要努力、勤奋的钻研就必然会有收获。阅读过的文献资料不计其数,实验室变得比家里更熟悉,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2007博士未毕业时他就发表了2篇第一作者SCI收录文章,并获得2008年省优秀毕业生荣誉。2009年他又在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和Toxicology发表了影响因子为5.2和3.7的两篇SCI收录文章。此后,蔡本志又在Stem Cells、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Toxicology Letters等SCI期刊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27篇,第一作者10篇。 在博士导师杨宝峰院士的支持和鼓励下,蔡本志目光投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2009年8月,他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成功,2011年又成功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几年来,蔡本志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省博士后基金等课题,参与973、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更多的荣誉开始青睐于这个努力聪慧的年轻人: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优秀青年工作者奖、中国药学会-赛诺菲安万特青年生物药物奖、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哈医大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一等奖等10余项科研奖励。 科研出众的蔡本志在学校里还有另外一个角色——教师,2007年,读博期间的蔡本志走上讲台,承担了留学生、本科生、专升本、专科等多个轨道的教学任务,2011年成为学校里年轻的硕导,指导着同是80后的学生。年轻的蔡老师教师的角色同样出众,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三年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于2010年指导临床药学学生姜帅获得2010年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奖”。在《高等医学教育论丛》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3篇,参与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目前已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2名。 汲取养分,青春绽放。2010年于学校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蔡本志为了使自己的专业领域纵深发展,他申请了出国深造学习。2011年底,他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在那里的时间被大刀破斧的砍成两份,16个小时在做实验、做研究,8个小时用来吃饭和睡觉。2013年1月归国的蔡本志时差还没等倒好,又紧张的投入到了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中。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五又来到科里,开始撰写即将开始的新一年度的国家自然基金。现在他又投入到了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中。看着在科研、教学中间往来穿梭的蔡本志,问他是否觉得疲惫?蔡本志微笑的回答“感觉很充实”。 朴实年轻的蔡本志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青春的价值,认真履行赋予他的每一个角色,拥有着一个药学工作者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勤奋刻苦的品质,他的未来,值得哈医大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