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才赡 潘振伟
时间:2014-03-20 10:55:474 作者:王晓磊 点击: 次
|
|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哈医大药学院以其不容置疑的实力在国内享有盛誉,每一个工作在此的人都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惜余力。一个个重大科研项目在这里立项,一篇篇重量级科研文章在这里诞生。在人才济济的药学院里,有一个名字依然叫得响亮,他是973项目的学术骨干,是影响因子14.7SCI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每年仅8个名额的药理学Servier奖获得者,是斩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的年轻学者。他就是药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潘振伟。 潘振伟,1976年出生。1994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9年,本科毕业的潘振伟留校任教,担任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教师。从学生直接转变为教师,年轻的潘振伟既紧张又兴奋,小小三尺讲台,枯燥生涩的课本,在他的勤勉、认真和活跃思维的辛勤努力下,成绩优异。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课堂教学奖二等奖(双语教学);200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200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节青年教师外语演讲大赛一等奖。教学优异、善于思辨的潘振伟,他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参编《离子通道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和《药理学图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发表两篇教学文章:《浅谈我校S-PBL教学改革》(高等医学教育论丛2007),《由两次”失败的”药理学双语教学引发的思考》 (高等医学教育论丛2008)。如今,任教已经14年的潘振伟承担着本科、七年制和研究生的教学课程,尽管任务繁重,但潘振伟说,他喜欢教师这个行业,认真备课、语言清晰、深入简出、化繁为简、开阔思维是他朴素而实用的授课准则。 本科毕业三年后,2002年,潘振伟考入我校药理学专业,师从杨宝峰教授。在杨宝峰教授的指导下,潘振伟进步飞速,他不仅学到了更复杂丰富的药理学知识,掌握了药理学最前沿的信息,更拓宽了科研思路,提升了科研能力。硕士毕业后,2005年潘振伟又继续深造为杨宝峰教授的博士。2008年至2010年,他又进入我校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徐长庆教授。一直倡导“走出去”的药学院,在2002年至2003年,送潘振伟到日本三和化学研究所深造学习;2012年至2013年,潘振伟再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做研究。哈医大将期许的目光投射在这个拥有潜力的年轻人身上。潘振伟主要从事重大心脏疾病的发病与药物防治研究,几年下来,科研上斐然的成绩,让哈医大对他的凝视更增添了肯定和接连不断的惊喜。迄今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Circulation,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SCI收录杂志发表34篇,总影响因子190.2;第一作者、通讯作者9篇,总影响因子49.7。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第一作者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杂志Circulation发表文章,影响因子达14.7,其全部工作均在哈医大完成;2013年并列第一作者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文章,影响因子为13.1。 更多的科研项目开始向这位科研能力优秀的年轻学者靠拢,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中国特别博士后基金等科研课题11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科研奖励7项;2004年全国青年药理学英文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奖;2007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大会优秀青年论文三等奖;2010第十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大会优秀青年论文二等奖。被评为2009年哈尓滨医科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2009、2010年哈尓滨医科大学药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第十五届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工作者奖。 2013年刚刚从美国归来的潘振伟,又有一篇文章已投,在等待消息,我们静候佳音。 在潘振伟闪闪发光、沉甸甸的荣誉里,“青年、优秀、人才”高频率的出现,我们可以肯定,这位哈医大优秀的青年专家、药理专业的可贵人才,必将为哈医大带来更多的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