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董晓秋:发挥政府作用 促进医疗信用体系的建立
时间:2017-01-23 10:13:534 作者:杜筱 点击: 次
|
|
如今,患者不相信医生和医院,医生不相信患者及家属,表面上看是政府无相关政策,法规约束、管理、裁判医生及患者哪一方违规。从深层次上分析,其实是社会诚信或信用体系缺失,很多人既没有强烈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社会也缺乏对践踏契约与缺乏诚信行为的有力惩戒手段。哈尔滨市政协常委、哈医大四院超声科主任董晓秋建议,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医疗信用体系的建立。
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好的医院和医生都是稀缺资源。不管是谁生了病,总是希望找到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人愿意或者敢于拿自己的生命去检验医院和医生的能力。因此,古往今来,对好医院和好医生的呼唤都是社会的焦点,如何评价医院、医生的“好与坏”,医院如何对“失信”患者进行规避和惩戒更成为操作难点。在契约与诚信缺失的现实环境下,显然不能对人人履约守信抱有过高期望。所以建立医生与患者失信补救与惩戒系统势在必行。
董晓秋建议:
1.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医疗诚信体系建立中的作用。健全政策法规,成立监管部门,严惩失信医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数量和质量。医疗机构违反有关规章制度,学会等社团要参与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监督检查,通过各自媒介建立宣传平台,通过各自形式的授课,撰写相关科普文章,案例分析,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滥竽充数甚至谋财害命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在法律采取行动之前就能够被踢出去,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损失与人身伤害。医务人员如果出现失信行为,违规操作,收受红包、回扣,要在行业内进行公示,以示警示。与患者发生纠纷时,业内专家要对“事故”组织论证。
2.建立就诊者的诚信评估体系,发挥信用评估监管作用。参照法院处置失信被执行人方法,如将失信人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贷款融资及办理信用卡、高消费和出入国边境等办法,建立患者的诚信名单。身处大数据时代,高性能的IT系统已经可以进行信息整合,建立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制定医院失信人名单及个人信息。医生端可查询每名患者的既往病史,就诊过程,诊断结果,诊疗方案,随诊记录,诚信度,方便评价其医从性,使医生和医院规避“医闹”的存在。另外,对“医闹”患者实行行业内公示,对失信患者实行不开药、不收治,严重警告,保安驱逐等办法。
3.政府建立公开、透明、权威的医院和医生评估系统。为了增加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信任,逐步实现患者个人也可以通过计算软件查询到每名医生的专业方向、能力、从业经验、患者评价,诚信度等,能让医生一目了然患者的信息,也能让患者能够轻松识别出真假好坏医疗机构和医师,可以自主选择就诊,既能让医院监督和管理好医生队伍,也能为监管机关查处违规违法提供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