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医大 > 正文

媒体医大

【经济视野网】省人大代表杨艳杰:关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工作

时间:2019-01-17 09:20:544  作者:裴振萍  点击:

    杨艳杰代表介绍,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与进步,根据我国社区医疗配置的标准,哈尔滨常住人口近1000万人,至少需要2000位社区全科医生,然而目前哈尔滨市有资质的全科医生不足四分之一,数量缺口仍然比较大,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填满该缺口。

                    省人大代表杨艳杰:关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工作  

  经济视野网1月17日电(本网记者裴振萍) 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之际,来自各条战线的各路精英代表就自身熟悉的领域建言献策,当好人民的代言人。根据家庭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省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艳杰提出专业又接地气的建议。
  杨艳杰代表介绍,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与进步,根据我国社区医疗配置的标准,哈尔滨常住人口近1000万人,至少需要2000位社区全科医生,然而目前哈尔滨市有资质的全科医生不足四分之一,数量缺口仍然比较大,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填满该缺口。
  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信任度不高。全科医生的服务载体为社区。然而,基于居民对全科医生的信任度较低、认为社区内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并且,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其就医观念盲目信任大医院,认为大医院更具权威性。因此,增加了全科医生对居民的社区属地化的管理难度。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家庭医生团队作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成员,需要满足庞大数量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担负着责任重、数量大的任务。由于没有完善的激励体系,使家庭医生团队的成员不能得到与付出相匹配的职业待遇和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堪优。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开展,工作量也随之加大,而收入却没有明显提髙,这使得团队成员无法投入更多的工作的热情。
  因此,杨艳杰代表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一方面加快现有临床医生的全科培训,使之成为注册的全科医生,另一方面招聘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临床医生,到社区担任全科医生,逐渐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
  二是要充分发挥医疗联合体的作用,加强家庭医生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模式构建是加强医疗改革效果、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组成医联体的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联系、资源信息共享,将大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培训基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提髙医疗服务的质量。此外,积极利用区域医疗共同体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专家到社区出诊、临床带教、专题培训、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及观摩二三级医院的主任查房等形式,全面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能力。
  三是要完善激励机制。完善综合激励机制,在编制、职称晋升、培训学习、评奖推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家庭医生。定期开展家庭医生继续教育培训,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提供深造的机会,邀请医联体上级医院的优秀专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同时给予家庭医生到医联体上级医院、教学基地进修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扩展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发展前景。
  对于杨艳杰代表提出的议案,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健康焦点和热点,代表们积极表达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期待更加完善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助力健康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