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工作顺利完成,同时研究生学院举办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六届博士研究生导师高峰学术论坛。全校120余名博士研究生导师参会。论坛由袁重胜副校长、姜洪池教授和朱大岭教授主持,校长杨宝峰院士、孙殿军主任、王羽峰教授、于波教授、刘连新教授及曲章义教授分别作了报告。
首先,杨宝峰院士从科学创新角度出发作了题为《生命医学研究进展及思考》的报告,介绍了2014年生物医学领域重大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心血管疾病研究、糖尿病研究、恶性肿瘤研究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令每位与会博士研究生导师开阔了科研视野和思路,并对每一个专题都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发人深省。杨校长对各位导师寄予厚望,希望导师们在科研创新道路上能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做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地方性砷中毒的研究与防治》的报告,通过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危害、发病机制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详细阐述,使与会专家对这一地方性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对“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为未来20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基础医学院王羽峰教授以《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活动研究及其转化医学前景》为题与各位专家一起就催产素与血管加压素系统基础研究的转化医学前景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对射乳反射与催产素分泌的调节、脑水盐平衡与加压素分泌的调节、和经鼻-脑神经通路调节催产素与加压素分泌的可行性这三方面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的同时,也指出本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临床医学院于波教授以《确定方向 创造条件 发挥特色—基于心肌缺血临床科研的一点体会》为题,不但对自己科研团队所取得的科研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结合多年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科研方向发展的树状理论”,对科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感悟。
第一临床医学院刘连新教授作了题为《如何做临床科研——我的一点体会》的讲座,以哈医大一院普外科为例,以一名临床科研人员的视角分析了临床医生进行科研工作的困难与优势,同时结合自己的体会阐述了科研工作的心得和学科建设的经验,使学科发展立于不败之地,为广大导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最后,图书馆馆长曲章义教授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我校图书馆的馆藏文摘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硕士/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及视频数据库资源,进一步方便了各位导师及学生获得文献信息。
本次博士研究生导师高峰论坛,为促进研究生导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加强各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互融合,为不断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此次论坛还为全校广大博士研究生导师充分交流各学科发展经验和开展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这对推动我校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转化医学的研究工作以及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与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场
杨宝峰校长作报告
袁重胜教授、姜洪池教授、朱大岭教授先后主持报告会
孙殿军主任、王羽峰教授、于波教授、刘连新教授、曲章义教授先后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