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大骨节病和克山病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熟练掌握实验室检测技术,提升病情监测水平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确保全国病区省硒水平调查方案及“十三五”中期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委托,地病中心“全国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于2018年10月15日至18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培训班内容主要包括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防治现状、重点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全国病区硒水平调查方案及硒检测实验室操作、“十三五”规划中期考评实施细则。
来自全国17个省( 区、市) 相关卫生行政领导、业务主管和专业技术人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的有关专家共计15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开幕式于2018年10月16日8:30正式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寄地处齐宏亮副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孙殿军主任,地病中心业务处苏晓辉副处长,黑龙江省卫健委疾控处刘彦诚处长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苏晓辉副处长主持。
黑龙江省卫健委疾控处刘彦诚处长首先致欢迎辞,刘处长对黑龙江省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的病情历史变迁进行了总结,对黑龙江省地方病防治现状及防治成果进行了梳理。刘处长表示黑龙江省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预防和控制均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下一步在本省的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将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病意识,有效救治现症地方病病人,到2020年末最终实现克山病、大骨节病的三年攻坚及“十三五”规划目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孙殿军主任随后致辞,孙主任结合2017年度克山病、大骨节病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监测结果肯定了各病区省取得的成绩并对各病区省提出了具体要求,阐明各病区省应关注历史重病区及新发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推进全国病区硒水平调查工作及“十三五”中期考评工作,并与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相结合,为实现我国2020年脱贫目标而奋斗。
国家疾控局寄地处齐宏亮副处长对各位专家及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阐明此次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持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地方病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地方病三年攻坚及“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各省防治人员的综合防治能力,持续控制和消除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危害。齐宏亮副处长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克山病、大骨节病防治应全面落实地方病三年攻坚方案,强化部门沟通,加强监测预警,按时完成地方病“十三五”规划任务和目标。
开幕式结束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分别进行。在克山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上首先由克山病所孙树秋研究员介绍了“克山病发生与流行的风险分析”;刘宏宇所长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最新理念将心血管疾病从预防保健、诊断治疗,最后到康复及健康服务进行讲解;徐柏楠老师讲授了12导联心电图技术,并将准备好的具体心电图资料与参会代表共同讨论;侯杰副所长分别针对“重点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和“全国病区硒水平调查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冯红旗副研究员介绍了“慢型克山病治疗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李丹丹副研究员讲解了“克山病‘十三五’规划中期考评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内容。
在大骨节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上,首先由大骨节病究所于钧所长做“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现状”报告,讲解了大骨节病的流行现状、三间分布和临床特征、诊断要点等内容;之后孙丽艳副所长讲解了“大骨节病‘十三五’终期考评方案和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和“检测粮样中T-2毒素含量的ELISA法”;崔丝露博士向大家讲解了“全国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内、外环境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粮食、土壤、头发中硒含量”的方法。在讨论阶段,刘运起研究员带领参会人员对各省代表所携带的阳性和疑似阳性大骨节病 X 光照片进行了集体讨论和诊断。下午复会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科李虎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了“西藏昌都地区大骨节病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科的邢丹博士向参会代表们介绍了“大骨节病和氟骨症的防治进展”。
为提高基层实验室人员技术水平,本次培训班还设置了实验室检测操作培训环节。10月17日,地病中心实验室技术人员向各省市代表进一步详细讲授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粮食、土壤和头发中硒元素方法和ELISA法检测粮食样品的T-2毒素方法,并结合实践操作,从样品的前处理、试液测定分析及质量控制等环节逐一向参会人员演示,做到知行合一,为各省市开展大骨节病、克山病病情监测和历史重病区内、外环境影响因素调查提供实验室技术支撑。
本次培训班顺利完成了计划培训内容,使各病区省防治专业人员的诊疗能力、病情监测水平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规范了全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防治工作,为有效推进全国“十三五”地方病防治规划和三年攻坚行动中克山病、大骨节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