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 邓小平同志为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 题词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中文   |   ENGLISH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中心要闻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
 
 
纪念我国地方病防治领域的泰斗杨建伯教授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21 编辑:
 

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大骨节病防治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我国保健组织学和社会医学创始人之一、国务院终身杰出高级专家、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第一至第三届学位委员会预防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简称哈医大)十大科学家杨建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12日15时12分不幸逝世,享年93岁。杨建伯教授的逝世,他的学识、能力和才华凝固定格,国家卫健委宣传司目前开展的“共和国名医—我从医这70年”大型访谈节目的采访工作在他这里遗憾止步。杨建伯教授是我国预防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宗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前辈,我国医学界地方病防治领域的泰斗!

杨建伯教授(1926.10.30-2019.06.12)
  杨建伯教授,1926年10月30日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毕业于兴山(鹤岗)中国医科大学,留校教育处工作担任助手,1949年4月晋升为助教、1954年4月晋升为讲师。1955年8月调入哈医大卫生系,任保健组织学教学组组长,1962年4月晋升为副教授。1961年8月至1979年8月任卫生系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6月晋升为教授,1979年8月至1985年3月任卫生系党委副书记、主任。1965年,杨建伯教授服从组织安排,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大骨节病防治研究工作,历任卫生系大骨节病研究组组长、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大骨节病研究所所长、首批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大骨节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卫生系社会医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务。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成立后,继续担任国家地病中心的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和名誉所长至今。

杨建伯教授为病儿做病情检查
  杨建伯教授从事科研、教学工作72年。在20世纪50-60年代,在哈医大卫生系任助教和讲师期间曾讲授过卫生统计学、营养学、社会医学(当时称保健组织学)。在医学人口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发表了《哈尔滨市居民寿命表》、《哈尔滨的冷季对居民死亡、寿命与再生能力的影响》、《对内蒙古牧民的死亡、寿命与再生能力的估计》等10余篇,属于建国后该领域的首批论文。上述研究工作为改革开发后卫生系社会医学教研室成立之初,申请到38万美元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和积极争取,卫生部委托卫生系卫生干部培训中心连续举办了十期“卫生管理专修科”学习班,为我国培养了急需的各级卫生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了卫生系专业的特长,也充实了卫生系成为公共卫生学院的理由。他还积极推动我国卫生管理课程改革,率先组织十余所著名医学院校,于1990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社会医学》教材,向教育部积极建议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纳入国家学科目录,为哈医大卫生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2002年9月,杨建伯教授在黑龙江省尚志县大骨节病病区开展调查。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骨节病病情流行严重,到处都可以听到“救救孩子们的呼声”,杨建伯教授按党的要求毫不犹豫、奋力投身到大骨节病研究中。他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全国大骨节病病区开展调查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医学科技攻关课题,阐明了我国大骨节病的空间分布特征,确认大骨节病病因是镰刀菌T-2毒素,传播途径是病区产的小麦、玉米、青稞等谷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骨节病诊断标准,他提出的活跃病区概念和亚临床病例概念,为大骨节病病情精准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在全国大骨节病病区被广泛推广应用,为我国大骨节病实现控制和消除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9年他负责组织的全国永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工作,获得1983年卫生部甲级科学技术成果奖。1990年协助原卫生部启动了全国大骨节病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技术培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大骨节病防治专业技术人才,连续28年的大骨节病病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更为我国防治大骨节病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卫生部、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政府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他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地方病防治研究终生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所杨建伯教授连任第3、4届卫生部地方病
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2004年11月杨建伯教授当选为第5届咨询委员会顾问。
  在20世纪80年代,他被国家和同行公认为我国大骨节病首席专家,享誉国内外。他曾任第三、第四届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地方病标准分委会主任委员,第三、第四届《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主编等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曾对他的工作给予过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由于他的学术影响和成就,他于1985年为哈医大成功申请到国家第三批流行病学博士点,为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争取到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积极争取下,国家卫生部第一批重点实验室大骨节病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落户在哈医大,后更名为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推动了哈医大流行病学学科科学事业的发展。
杨建伯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实验研究
  杨建伯教授是一位党性强、觉悟高、严于律己的共产党员,是一位高尚情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好教师,作为黑龙江省最早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流行病学高层次人才,他们有的成为学术带头人、知名学者,有的成为部门负责人。杨建伯教授是一位特别勇于和善于苦心求索的人,也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那种高尚的人。他几乎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就连春节他也很少休息,总是以一个实验员的姿态,身先士卒,顽强地工作在第一线。在90岁以后,每周一还都到单位工作,与所里职工和学生们交流学术观点,提出流行病学新理论和地方病防治的新思路,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杨建伯教授从不以其资深的学术地位为骄,也不以其硕果累累的成就为傲,而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勤勉奉献、不忘初心为人生准则,并不断实践着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科学家的人生目标,一直关心哈医大的发展,为地病中心的决策建言献计,努力为我国地方病防治事业再尽一份力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报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和风骨。
2001年5月,大骨节病所杨建伯所长在海口市主持召开了第12次全国大骨节监测与培训会议。
  他殚精竭虑,将一生献给了我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事业和公共卫生医学教育事业,以独立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宽广的学识,高尚而清廉的品德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日前,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来唁电,对杨建伯教授给予高度评价,唁电主要内容如下:“杨建伯教授毕生致力于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心系百姓健康,牢记防病使命。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在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几乎走遍全国主要大骨节病病区,坚持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与病区群众同吃同住,收集、分析大量科研数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骨节病诊断标准,提出了中国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策略,为我国控制和消除大骨节病做出了杰出贡献。杨建伯教授的不幸辞世是我国地方病防治领域的重大损失。”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对杨建伯教授也给予高度的评价,原文如下:“杨建伯老师是我国保健组织学和社会医学创始人,是大骨节病研究的权威学者,也是哈医大最有影响力的教授之一,我非常崇敬他!”杨建伯教授的学术业绩和科学精神将永载我国地方病防治史册,成为全国医学同行学习的榜样。
  2017年11月8日上午,中国地方病控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17年全国地方病防治管理
    培训班在哈尔滨太阳岛花园酒店隆重举行。原校长杨宝峰为地方病防治研究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杨建伯教授颁奖。

  杨建伯教授德高望重,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继承和发扬他善于思考、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为人师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学习、继承和发扬他谦虚谨慎、终身学习、永不自满的精神!
  我们深切缅怀杨建伯教授,他的逝世是我国地方病防治领域的重大损失,他的大医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为人师表精神将永远铭记于我们心中。
  杨建伯同志千古安息!
  2019年6月16日上午7时,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在哈尔滨市东华苑德政厅举行杨建伯教授追悼会。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孙殿军介绍了杨建伯教授生平。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斌、校长张学等党政领导班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福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赵炜明、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处长刘彦成、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永红、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艳杰,地病中心中层干部、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所全体职工、杨建伯教授的学生及有关单位领导、来宾、家属及生前故旧,150余人出席了追悼会。有关单位和个人也以不同的方式敬献了花圈,寄托了对杨建伯教授的敬意和哀思。全国地方病防治微信交流群,获悉杨建伯教授逝世后,发帖跟帖,表达了对杨建伯教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撰稿:张旭丰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邮编:150081   电话:0451-8666476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及ie9以上浏览器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