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 邓小平同志为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 题词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中文   |   ENGLISH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党建新闻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党建新闻 > 正文
|
 
 
地病中心积极落实“我为社会办实事”实践活动(三)
 
作者:郭荣华 发布时间:2021-05-11 编辑:地病中心
 

 

按照地病中心党委工作部署,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社会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地病中心立足岗位实际,组织专家深入地方病病区进行实地调研。

428日,地病中心地氟病所在高彦辉所长带领下到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饮茶型地氟病病区进行现场调研。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是我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报道饮茶型地氟病的地区。28日上午,调研组来到阿克塞县,深入这个古老的饮茶型地氟病病区展开调研。调研组首先在阿克塞县疾控中心调研,了解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人员工作生活情况,业务工作执行情况,并参观了鼠疫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室和鼠疫防治标本室,标本室里一件件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展现了基层防治鼠疫的艰辛。随后,调研组深入哈萨克族牧民家中,看望了氟骨症现症患者,高彦辉所长详细询问了牧民的身体状况,收入情况以及氟骨症的医疗救治情况,随后又了解了牧民饮用砖茶的品牌、价格和数量,与牧民亲切交谈并为他们普及饮茶型地氟病的防治知识。哈萨克族人民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也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调研过程中,高彦辉所长对甘肃省在饮茶型氟中毒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基层地方病防控能力建设、氟骨症患者的救助救治、饮茶型地氟病健康教育宣传形式等问题,与基层地方病防治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建议。饮茶型地氟病是我国特有的氟中毒类型,饮用低氟砖茶是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我国饮茶型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还不够完善,氟骨症患者多为少数民族,救助救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深入牧民家中了解他们饮用砖茶的习惯对于饮茶型地氟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调研活动充分体现了地病中心氟病所心系病区百姓的情怀,通过防治措施的落实让全国各族百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果实,也为十四五期间饮茶型地氟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思路。 

 426-29日,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所专家组成员于钧所长和裴俊瑞副所长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林剑浩专家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大骨节病病区调研现症患者救治工作。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主要的大骨节病病区。全州94万人口中有大骨节病现症患者3.2万人,患病率高达3.4%,且占四川现症患者总数的92%,是四川省救治工作的主战场。落实大骨节病患者救治工作既是贯彻党中央对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送医送药增进民族团结的安边护边工程。为了解当地患者救治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帮助提高当地治疗工作质量专家组克服高原反应,26-29日驱车一千两百余公里,深入诺尔盖县和红原县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专家组召开座谈会2次,听取诺尔盖县和红原县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汇报,了解两地医疗机构应用藏医藏药治疗大骨节病患者救治经验和做法,查阅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和社区随访管理资料,交流患者诊疗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专家组还深入若尔盖县包座乡、红原县江茸乡现场调查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患者救治需求及存在的困难,调查结束后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慰问品。

 

 

作者:郦芒、裴俊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邮编:150081   电话:0451-8666476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及ie9以上浏览器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