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眼库

黑龙江省眼库

【关于角膜移植】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要在角膜上动刀子的是一位浪漫的法国人,他认为,角膜坏了,没关系呀,我们干脆切掉,换个新的。只是,他选的供体,大家一定猜不到,是——玻璃!后来,人们也意识到,还是用动物的角膜进行替换比较好,经过不断的反思修正,终于在1824年正式提出角膜移植的概念。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相关实验屡屡失败,角膜移植,一时间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时间来到19世纪,拿破仑战争带来了更多的角膜病人。这时,一位同样极具英雄色彩的医生,挺身而出!Kissam经过大胆设计,细致操作,实施了第一例人体上的角膜移植术,供体则是来自于猪。虽然由于排斥反应,仅仅术后两周,植片就混浊了。但是这一惊世骇俗的创举,仍然极大地鼓舞了眼科人的信心。

历史的车轮再次前行,1877年,德国工程师发明了第一枚环钻,也就是一个中空的环状钻头,能够帮助手术者相对齐整的制作植床、取下植片。至此,有了先进的理论,再加上称手的工具,万事俱备,东风自来。第一例人体上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在1906年实现了!经过长达1个多世纪的摸索,Zirm站在无数前辈的肩膀上,终于摘到了那颗叫做角膜移植的星星。

进入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角膜解剖的认识也日新月异。鉴于角膜可以分为5层,手术医生逐渐发现,当患者未发生角膜全层损伤或者病变时,并不需要把患者的整个角膜都替换掉,也可以取得满意的术后效果,而且由于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自身组织,可以显著降低角膜移植排斥率。通俗的说法就是哪里坏掉换哪里——角膜成分移植术才是角膜医生一直追寻的答案。

角膜移植技术的成熟,给患者带来了希望,也给角膜科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除了全层角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我们的常规武器还有保留患者部分角膜基质、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的板层移植术,只保留患者后弹力层及内皮层的深板层移植术以及旨在替换内皮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目前,并没有十全十美的角膜移植术式,移植排斥仍然是角膜移植术后最重要的手术并发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角膜移植手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医护与患者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



黑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