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的领导下,经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
(一)完成2024年度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及撰写2023年度碘缺乏病监测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人群碘营养状况,及时掌握县级人群碘营养水平及碘缺乏病病情的消长趋势,积极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防控策略,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部署下,依据《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23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对2023版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及各省使用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上报数据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同时完成了2023年度碘缺乏病监测报告的撰写工作。
(二)完成2024年度水源性高碘监测及撰写2023年度水源性高碘监测报告
为有效保护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动态评价内外环境碘含量变化及病情的消长趋势,落实《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按照《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23版)》,2024年在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陕西及其他省份划定的高碘地区开展监测工作。研究所对2023版的高碘监测方案及各省使用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上报数据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同时完成2023年度水源性高碘监测报告撰写工作。
(三)撰写了关于2023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和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情况的通报。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工作,国家疾控局拟对2023年全国开展的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工作进行通报,研究所撰写了监测通报,内容包括监测基本情况、监测结果、问题和风险分析和下一步工作要求等。
(四)完成了全国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自评工作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为继续健全地方病防治长效机制,充分评估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和巩固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碘缺乏病消除评价进展、防治措施落实进度、患者治疗管理开展情况,做好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五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在国家疾控局领导下,组织开展了碘缺乏病全国“十五五”规划前期自评。根据各项目省上报的全国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相关数据,研究所汇总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分别形成了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自评分报告。
(五)开展了2024年“5.15”防治碘缺乏病日系列活动
2024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也是《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颁布3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研究所参与“5.15”活动主题征集、宣传画设计、制作,撰写科普文章,撰写、校对相关领域公众号文章,参与防治碘缺乏病宣传作品的征集和评奖及防治碘缺乏病日现场宣传工作。同时,参与组织召开了碘缺乏病防治专家研讨会。会上,刘鹏所长作了题为“食盐加碘三十年,平衡营养健康行”的报告;范丽珺副所长介绍了“2023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与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主要结果”。
(六)举办2024年全国碘缺乏病防治能力培训班
2024年7月,由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承办,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的全国碘缺乏病和大骨节病防治能力培训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分管领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所)相关人员、国家地病中心专家及特邀授课专家共1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培训班上,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刘鹏、副所长范丽珺参与授课。此次培训班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七)参加2024年全国地方病防治管理培训班并进行相关内容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结2023年地方病防治工作主要结果,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于2024年5月,在天津举办了2024年全国地方病防治管理培训班。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疾控中心(地病所)相关人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的专家等12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相关专家进行了碘缺乏病和高碘相关监测结果的汇报。
(八)参加全国地方病防治技术竞赛,组织碘缺乏病单元的赛事工作
为提高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疾控机构内设地方病科室和独立地方病防治机构的综合防治能力,竞赛开展前,研究所专家积极组织赛前工作,包括出题,实操的准备、评分标准等。8月,国家疾控局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展2024年全国地方病防治技术竞赛,在碘缺乏病单元,来自全国的42名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选手参加了理论、B超实操竞赛,研究所专家主持赛事工作,包括监考、评分、点评等工作,各省(区、市)都发挥了各自优势,比赛成绩优良,竞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为下一步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九)参与完成碘缺乏病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
为进一步消除碘缺乏病,2018年我国开展了针对地方病专项防治的三年攻坚行动。为研究碘缺乏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现状,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及三年攻坚行动期间改善情况,评价三年攻坚行动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否具有经济性,为今后相关部门制定碘缺乏病防治策略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开展了碘缺乏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工作,研究所参与完成了碘缺乏病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
(十)完成“全国碘缺乏病科学精准防治行动计划”方案撰写
根据党中央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相关指示,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30年,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目标,以及国家十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方案(2023-2025)》提出的“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和“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目标,为进一步巩固我国碘缺乏病的持续消除状态,结合《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进一步修订,解决碘缺乏病防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升对碘缺乏危害的认知水平,统一思想,进一步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本年度撰写并多次修改,形成了“全国碘缺乏病科学精准防治行动计划”,并已上报至国家疾控局。
(十一)碘缺乏病相关书籍的编写与出版
由刘鹏等主编的《2016-2020中国碘缺乏病监测》完成相关编写工作,并于2024年6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外,还进行了碘缺乏病相关专业书籍的编写,包括《地方病学名词》、《词说地方病》等。
二、科学研究工作
本年度新增国际、国内课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尿碘等5个指标的综述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1项、标准前期项目2项、省属高校教改项目1项、哈医大“星联人才及青年人才”项目2项、疾控局委托办事项目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在研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一)组织申报的课题和项目
2024年,研究所积极组织申请国际、国内各级各类项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尿碘等5个指标的综述项目1项;2024年度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星联人才及青年人才”项目2项;中疾控标准前期项目2项;地方病标委会标准前期研究1项;疾控局委托办事项目1项;哈尔滨医科大学创新基金1项;“省属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项目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
(二)撰写“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相关内容
研究所两名博导教师完成了“临床流行病学”的授课任务,分别负责第五章临床研究常用流行病学方法(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和第六章临床研究中常见偏倚及质量控制的相关教学内容。
(三)研究所科研课题研究进展
1. 开展“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为了进行“成人精准衡量碘营养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验证及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策略的建立”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先后赴云南、山东、浙江、青海、河南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共调查成人2000余人,调查内容包括碘营养与甲状腺疾病问卷、甲状腺超声检测、甲状腺智能超声检测,并采集了相关的食物和生物样本等。课题组已完成部分碘营养相关指标的检测工作,包括血清碘和尿碘的检测,并初步搭建起成人碘营养和甲状腺疾病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成功筛选出了成人个体碘营养和群体碘营养的关键指标,初步构建了成人碘营养指标的评价体系以及甲状腺疾病风险评价模型。此外,课题组还从众多物质中筛选出7种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的物质,包括碘、氟、钙、镁、萝卜硫素、大蒜素和槲皮素,并针对这些物质开展了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
2.L型钙离子通道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基因甲基化和SNP共调控在碘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作用研究
为了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的发病机制,课题组选取NOD.H-2h4小鼠,并成功建立了自发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动物模型(SAT)。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取了小鼠的原代甲状腺细胞,并施加了硝苯地平进行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AT组小鼠的甲状腺细胞钙离子水平、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以及活性氧水平均出现了显著升高。然而,在施加硝苯地平干预后,这些升高的水平均得到了明显降低。进一步的分析表明,SAT组小鼠的细胞CACNA1C基因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但在施加硝苯地平干预后,该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上升,同时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则相应下降。这些结果表明,L型钙离子通道基因CACNA1C的低甲基化状态会导致其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过表达,进而引发SAT小鼠原代甲状腺细胞内Ca2+浓度的异常升高,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AIT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甲状腺癌多组学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及其受高碘暴露影响的研究
为了研究不同水碘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机制,课题组完成了对PTC组织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及相关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验证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OX-2、5-LOX、PTEN mRNA在PT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OX-2与5-LOX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PTE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则明显下调。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mRNA的表达水平与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为了验证这些发现,课题组还开展了体外实验,实验结果与体内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在PTC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碘对 SIGLEC15-唾液酸轴的调控与 PTC 的关系研究
建立了体外高碘环境下甲状腺癌细胞系与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并对该体系中高碘对巨噬细胞M2极化的影响及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同时,构建了高碘诱导的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小鼠模型,并检测了高碘对小鼠脾脏、外周血及甲状腺组织中M2型与M1型巨噬细胞丰度的影响。
5.M6A修饰的LncRNA调控高碘促进甲状腺癌发展的机制研究
为了研究高碘在促进甲状腺癌发展中的机制,课题组采用RNA干扰技术调控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RT-qPCR方法对调控效果进行了验证。此外,为了深入探讨lncRNA BLACAT1的分子作用机制,基于核质分离的RT-qPCR实验检测了lncRNA BLACAT1在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BLACAT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鉴于此发现,下一步研究将聚焦于探索ceRNA竞争机制在高碘诱导PTC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6.唾液碘检测及成人正常范围制定标准的前期研究
完成了关于建立唾液碘检测方法的文章。同时,进行了唾液碘代谢时间的检测,并深入分析了其与24小时尿碘和晨尿碘含量之间的关联性。此外,系统研究了富碘食品摄入、唾液不同采样时间点、漱口及刷牙等因素对唾液碘检测结果的影响。完成了安徽地区甲状腺疾病患者群体及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的唾液碘水平的检测,并基于此初步确立了成人唾液碘的参考值范围。
7.尿中碘的测定-催化荧光光度法标准的前期研究进展
课题组正在进行对文献报道的催化荧光光度法检测尿碘方法的验证工作。这一方法在尿碘检测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验证工作主要包括:首次,已经建立了尿碘的标准曲线,并确认了其线性关系;其次,为了优化荧光检测条件,对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检测时间以及荧光强度等参数进行了多次测试;再次,在样品处理环节,探索并试验了多种样品消化方法;最后,基于文献报道,我们对试剂的用量进行了多次调整与测试,以期找到最佳的试剂用量比例。
三、标准工作
(一)《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修订、标准专家论证会、答辩。
标准工作组多次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内蒙古、陕西等地对中盐协会、中盐研究院以及海盐、井矿盐、湖盐生产企业等实地调研并座谈;标准修订多次征求了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标准技术指标设计合理,科学可靠,与国际组织推荐的技术文件内容接轨。标准设置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分别为20mg/kg、25mg/kg、30mg/kg,与2012年实施的原标准一致,仅缩小了食用盐碘含量变异范围;标准设置的仅适用于孕妇食用盐的35mg/kg碘含量,处于国际组织推荐的食用盐碘含量15~40mg/kg安全范围。
(二)《人群血清碘正常值》标准工作
2024年,标准工作组起草了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工作组讨论稿。在哈尔滨召开了标准起草组工作会议,会议介绍了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后,基于会议讨论结果,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了修订,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同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集到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后标委会组织召开了预审会议,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议。该标准被提议更名为《成人及孕妇血清碘正常值》。
(三)参加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
会议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碘含量》;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硒蛋白》等9项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
(四)参加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议总结地方标准体系化体系优化工作进展,标准制、修订程序解读及标准评审要点及常见问题培训并研讨2024~2005年度地方病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安排。
(五)参加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会审会议暨第二次工作会议。
会议审定六项地方病标准,研讨2025~2026年地方病标准研制、制修订立项的工作安排并复审实施满5年或居上次复审满5年的地方病标准。
四、研究生培养工作
本年度招收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9名。在读23级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4名,在读22级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8 名。在读研究生共计31名,包括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21名。2025年上岗博导2位,硕导4位,毕业2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本年度完成的研究生相关工作如下:
(一)执行2024年两学期开学方案及每学期开学初期每日研究生返校在校摸查工作。
(二)组织开展了2021级研究生毕业考试,对2021级本所毕业研究生,组织论文评审以及参加研究生论文互评工作。组织2021级博士论文盲评送审。以及毕业生的学位报盘、档案收集工作。
(三)组织2023级研究生的开题工作和2022级研究生的中期考评工作。
(四)组织各级研究生的奖学金评审工作。
(五)组织2024级新生的实验室规则培训工作
(六)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专家现场评估组织教师、学生提交相关材料。
(七)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授课。
五、技术咨询工作
(一)中国盐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小青等一行4人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开展座谈交流,刘鹏所长介绍了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的进程,分析了我国当前碘缺乏病防治面临的风险及挑战。双方针对食盐加碘政策、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及双方下一步合作意向展开深入讨论;
(二)在健康报发表了“科学补碘,这些知识要了解”、在健康中国公众号发表了“常吃海产品还要食用碘盐补碘吗?”的科普文章、在人民日报公众号和中国食品报发表了“平衡膳食、涨碘知识”科普文章;
(三)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碘营养的精准评价与碘相关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和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
(四)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立项项目实施推进会”;
(五)参加各省份碘缺乏病专家论证会和提供技术咨询,包括《山西省生活饮用水不同水碘含量地区分布范围及科学补碘建议白皮书》论证会、西藏碘盐免费供应政策调整专家论证会、浙江信息系统论证会、陕西高碘地区的重新确认提供意见、天津市食盐加碘科普指南提出修改意见、环境学名词专家咨询会等;
(六)与疾控局对接2024年碘缺乏病相关工作;按照疾控局要求完成了碘缺乏病的示范点建设方案;完成疾控局安排的数据资产使用情况调研文件;
(七)撰写了全国碘缺乏病与高碘危害防治多部委联合会战方案;修订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八)参加“2024年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健康科普大赛”的科普文章评审工作;
(九)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地方病技能竞赛并担任评委;
(十)为哈尔滨医科大学超长期贷款项目提出了碘缺乏病相关需求。
五、学术交流与培训
(一)参加在非洲肯尼亚召开的(全球碘营养联盟)IGN年会;
(二)参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的“首届中俄公共卫生学术交流会暨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提升培训会”并作“疾病筛查、危险因素监测和医疗管理”分会场报告,题目是:“中国碘缺乏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控”。
(三)参加了在安徽合肥召开的“2024年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与预警治理大会”学术会并做报告;
(四)参加了由中国盐业协会举办的2024年中国盐业全产业链博览会,并在“盐与人类生活”主论坛做了《食盐加碘三十年、平衡营养健康行》的大会报告;
(五)参加中国医科大学第十三届甲状腺论坛做题为“碘营养评价指标及应用” 的报告;
(六)悉尼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李沐教授到地病中心开展学术交流,报告题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营养参考值概述”
(七)参加了2024年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参加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学术会年会;参加在山西大同举办的2024年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学术会议;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会议;
(八)线下、线上参加全国、各省培训班开展业务培训,包括地方病防治管理培训班、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中国地方病协会碘缺乏病专委会学术会议,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授课;
(九)研究所四位专家参加在哈尔滨市举办的青海省重点地方病骨干培训班授课;为西藏自治区3名学员来研究所学习授课。
六、实验室管理
(一)学校实验室服务中心对碘缺乏病研究所的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组织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及研究生参加了线上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组织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及研究生在线参加了全国教科研医单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标准解读及实验废弃物环保处置与应急培训班。
(二)根据“2024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室校级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研究所开展了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细致查找各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点,并撰写了《实验室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并填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填报表》。
(三)在学校实验室安全及运行经费支持下,购置了实验室所需的安全防护设备。
(四)对实验室内的特种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工作;组织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签署了《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书》;对实验室中价值超过40万元的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信息复核工作。
(五)组织研究所全体教师和2024级研究生召开了线上会议,并对2024级研究生开展线上实验室入学视频培训和线下实验室参观培训。
(六)参与了学校组织的2024-2025学年度实验室安全培训与演练活动。
(七)根据学校实验室安全“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写了《碘缺乏病研究所实验室安全情况报告》;复核了学校备案的《黑龙江省属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备案清单》;组织师生参加了黑龙江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
七、常规管理工作
完成了每年常规的研究所总结和计划撰写、人员年终的绩效评审、优秀职工选拔与评定工作、职工职称晋升材料的审核等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完成了所领导实验室每周的安全巡视、负责教师每日巡视及研究员每晚巡视工作等实验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