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1951年,教研室奠基人张世杰和刘丕周老师为本科生开出了第一次寄生虫学课程。1954年,经学校批准,寄生虫学教研室自生物教研组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在刘丕周、张世杰、黄舜毅、陈源、徐之杰、王凯慧和凌虹等历届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学科全体教师的努力建设,寄生虫学科成为硕士点、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也是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及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学)所在学科。目前学科科研方向稳定,师资队伍实力较强,已经成为我国寄生虫学及病原生物学高级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教研室现有在岗教师9人(其中1名兼),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35岁以下教师2人,35-45岁之间1人,45岁以上6人;有7人获博士学位,2人获硕士学位。有2人出国学习或进修一年以上。教研室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2020年,凌虹教授获“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教学上,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已发展成为面向多专业、多轨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科。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5+3”、临床医学(于维汉班)、基础医学“5+2”、基础医学(伍连德班)、五年制(临床医学、俄语临床医学、麻醉、儿科、预防与影像)等多轨道《人体寄生虫学》理论、实验课及研究生教育的“人体感染与免疫”、临床医学“5+3”PBL讨论课、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年累计1000余学时的教学工作。《人体寄生虫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教研室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再版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的副主编单位。近十年,参编规划教材及相关参考书9部;建立和完善了“人体寄生虫学”试题库;教研室的课程随学校的课程改革计划不断调整和完善,利用学科优势条件,形成了相关病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研室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已建成寄生虫学课程思政素材库,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工作,获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项目一项,获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思政优秀示范课程一项。

科研上,围绕三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坚持进行寄生虫流行病学、寄生虫致病机制、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研究,并不断完善每个研究方向的队伍。1)艾滋病与寄生虫共感染及相应肠道微环境改变的机制;2)人兽共患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防治;3)华支睾吸虫的分子流行病学与致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学科在科学研究上有较大突破,共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1项及“国家卫生公益行业科研专项”1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合作)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合作)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合作)1项,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60余篇。

教研室重视研究生培养,对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规范、科研能力、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全方位的培养,近十年,有2名研究生获“黑龙江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毕业的研究生服务于疾控中心、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工作岗位。

党支部一直是学科领导力的核心。寄生虫学党支部带领教研室全体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常年坚持提供寄生虫病免费咨询,并定期开展公益性宣传、送知识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面向未来,教研室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在聚力“双一流”建设目标,助力打造百年医学强校的新征程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