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渐起,暑期的序幕渐渐拉开。在这充满阳光与活力的假期里,无论是返乡团聚、留校学习,还是外出实践,安全始终是行囊中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这份精心准备的“暑期安全指南”,愿能伴你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一、实习实践:安全实习,收获成长
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在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觉遵守实践单位的合法、合规、合理管理要求。严禁进入风险区域,严禁从事风险工作,确保饮食起居安全。
户外活动注意安全:参与户外实践或集体活动时,提前查看天气和路线情况,备好防晒、急救等必要物品。不擅自脱离队伍,不进入偏僻或危险区域,确保自身安全。
保持信息畅通:每天向家人或辅导员报告当日活动地点、同行人员及预计返程时间,保持通讯设备畅通,避免失联,确保联络及时有效。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途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做自己安全保护第一责任人。
二、在校学生:校园里的安全守护
防火防盗,时刻警惕:宿舍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小窝”,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严禁在宿舍内吸烟,违规电器更是“雷区”,它们可能会引发火灾,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外出时,随手关好门窗,贵重物品妥善保管,防止财物不翼而飞。
遵守规定,按时归宿:学校宿舍管理规定是为大家的安全和生活秩序而设。按时返回宿舍,严禁私自留宿校外人员,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保持卫生,整洁舒适:定期整理个人物品,做好寝室内务清洁,垃圾及时清理并带出宿舍楼。整洁的环境不仅能让我们心情舒畅,还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讯畅通,及时报告:假期期间,保持手机畅通,这是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方式。如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向辅导员老师报告,让学校能及时掌握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离校学生:校外的安全防范
防溺水: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远离危险水域:江、河、湖、海、水库、池塘等水域看似诱人,但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严禁私自下水游泳、嬉戏,避免溺水悲剧的发生。
选择安全场所:如果想要游泳,一定要选择有安全设施、有专业救援人员的场所。这些地方能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让我们尽情享受游泳的乐趣。
冷静应对溺水:遇到他人溺水,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尤其是不熟悉水性的同学。立即呼救或拨打110、120报警电话,利用救生圈、竹竿等工具协助救援,切勿因一时冲动而陷入危险。
关注身体状况:如有抽筋、头晕、心慌等身体不适情况,千万不要下水游泳。及时休息并就医,确保身体健康。
防诈骗: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警惕诈骗手段:网络刷单、网络贷款、冒充熟人借钱等诈骗形式层出不穷。不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贪图小利,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不轻信任何电话、短信、微信消息,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警惕“中奖”、“退款”、“高佣金”等诱导性信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陷入网络骗局。
保护个人信息: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敏感资料,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饮食安全:健康饮食,预防疾病
正规渠道采购食材:前往正规菜市场、超市购买食材,注意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不烹饪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科学储存食材:根据食材特性选择适宜的保存方式,避免变质。定期清理冰箱,坚决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生冷食物,防止引发肠道疾病。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预防食源性疾病,确保身体健康。
消防安全:防范火灾,保护生命
关闭设备,消除隐患:离家时务必关闭电器、炉灶等电源火源,杜绝因疏忽大意引发火灾。消防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生命安全。
学习消防知识:主动了解消防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技能。做到遇险不慌、应对有方,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熟悉疏散路线:入住酒店、民宿或进入公共场所时,第一时间了解安全出口位置和疏散路线。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情况,能快速、安全撤离,减少伤亡风险。
出行安全:平安出行,快乐相伴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当地天气及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做好防范措施。学习掌握基本自救技能,远离危险区域,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避险安排。
科学防暑降温: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出行请做好防晒措施,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高温天气对身体的考验很大,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至关重要。
提前报备行程:外出前务必告知父母或亲友个人去向、活动内容、同行人员及预计返回时间,保持通讯畅通。这样可以让家人放心,也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得到帮助。
遵守交通规则:出行时遵守交通法规,服从现场指挥,讲究秩序,避免拥挤,防止发生踩踏等意外事件。安全出行,从遵守交通规则开始。
乘坐正规车辆:选择正规交通工具出行,不坐“黑车”。旅途中注意保管好个人财物,如遇突发情况,请及时联系当地警方或急救部门寻求帮助。
四、三伏天的“三宜三忌”
宜吃“温软饭”,早餐吃热粥或汤面,生津养胃,用餐时的配菜可选择,蒸冬瓜与丝瓜,有效补水,适量食用醋拌菜,有助于醒脾开胃,解暑湿腻滞。
宜练“清晨功”,清晨6-7点在树荫下快走20分钟,回家拉伸脖颈腋窝,有助于促进汗腺排泄,防止闷痘。
宜设“小凉境”,将空调开至26-27℃,风扇低速扫风,比空调直吹体感更自然,午休时铺草席与荞麦枕,吸湿散热,保护颈椎。
忌“冷热二重天”,从室外刚进入室内时,直吹空调冷风易造成头痛与面瘫,冷藏西瓜在室温条件放置10分钟,再行食用,防止脾胃痉挛,不用冷水冲手腕脚腕,预防血管骤缩导致的抽筋。
忌“湿发入睡”与“久睡晚睡”,洗澡后等头发干透再睡觉,避免湿气入颅导致次日昏沉,午睡不宜超过40分钟,晚上睡眠时间不宜晚于23点,子时养阴,错过难补。
忌“强压汗腺”,不涂厚重防晒霜跑步,毛孔堵塞易中暑,出汗后使用汗巾按压吸汗,保护皮肤屏障,出汗后不立刻洗澡,心率平稳后再温水淋浴。
暑假不仅是休息的时光,更是自我成长与蜕变的契机。通过身体的养护、情绪的调节与社交的拓展,希望同学们能在关爱自我中积蓄能量,收获身心的双重滋养,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