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治工作
1.完成2023年度氟砷中毒各病种监测和患者管理、治疗项目的总结工作,做好新版监测方案技术咨询工作。
2.继续开展全民健保系统氟砷中毒的修改工作。
3.配合国家疾控局完成氟砷中毒各病种年报汇总以及相关信息填报工作。
4.举办2024年度全国氟砷中毒防治技术培训班。
5.继续申报2024年度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办事项目,并完成2023年度委托项目。
6.饮茶型地氟病相关防治工作:完善《低氟砖茶防治效果评估方案》,并启动相关的培训和调查工作;继续推进《砖茶含氟量》标准的修订工作;继续支持西藏开展饮茶型地氟病相关工作。
7.根据防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病区现场调研工作。
8.完成地病中心业务处交办的其他临时任务。
(二)氟砷质控工作
1.对部分质控考核不合格实验室进行现场调研,调研工作不仅局限于省级,还要下到基层实验室调研。
2.完成2024年实验室质控数据汇总分析和质控总结报告撰写等相关工作,通报考核结果,制作和发放合格证书,填报202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组织完成2025年度全国实验室氟砷检测质控考核样品的制备工作,完成2025年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系统的申报工作。
(三)科研和学科建设
1.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开展氟暴露对骨相组织和非骨相组织(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损伤机制的研究,并结合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研究成果,适时拓展研究领域,开展北方重点地方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加强科学研究的转化。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鼓励青年教师根据专业特点适当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建立新的学科增长点。继续推进研究所各类科研项目的实施,完成好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识别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二“氟暴露健康损害效应及氟中毒早期识别研究”贵州现场调查及采样工作。
2.及时总结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成果,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积极推进成果转化,系统地总结科研成果与经验,撰写专著。
3.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继续保持与国际组织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邀请国外专家来研究所讲学。
(四)实验室管理
按照学校和地病中心的相关规定,继续制定并完善研究所实验室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教师和研究生的培训工作,保障氟病所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
(五)研究生培养
改进培养方式,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持和研究生的密切联系,随时关注研究生身体状况和思想状态,配合学校和研究生院做好在读研究生的各项培养。
(六)党支部工作
按照地氟病防治研究所党支部《教育部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申报书》中的建设计划,推动研究所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进一步深度融合。
(七)其他工作
按照国家相关部委、黑龙江省、学校、地病中心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常规及临时性工作。